最近两个月来一直在准备日语考试。关于考试本身的事情,等知道结果之后再写。两个月的准备中,我重新学习了 Anki 的新用法,在此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anki 的作用是帮你合理地安排记单词的顺序,但它并不会帮助“记住”每个单词,就像学生物的人很容易就能记住 Arabidopsis thaliana 是一种著名的植物——拟南芥,而学政治的某博士小学生背上几年也不一定能背下来一样。每个单词怎么记是需要自己去收集资料、然后写在 anki 卡片后面。例如可以写:
最近两个月来一直在准备日语考试。关于考试本身的事情,等知道结果之后再写。两个月的准备中,我重新学习了 Anki 的新用法,在此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anki 的作用是帮你合理地安排记单词的顺序,但它并不会帮助“记住”每个单词,就像学生物的人很容易就能记住 Arabidopsis thaliana 是一种著名的植物——拟南芥,而学政治的某博士小学生背上几年也不一定能背下来一样。每个单词怎么记是需要自己去收集资料、然后写在 anki 卡片后面。例如可以写:
🇺🇸新总统名字叫做 DONALD JOHN TRUMP,这当然是英语没错。但🇨🇳的老大名字 XI JINPING 显然不是英语,英语名字中不可能出现 XI 这种组合。这只是把中文给拼音化了以便于在英文领域使用,我们把它叫做“罗马字”。一般来说护照上就是记载这种罗马字的名字,无论是🇺🇸人还是🇨🇳人。🇯🇵也有罗马字,只不过大部分日语初学者只学假名而忽略了罗马字(事实上罗马字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直接在日本出生的外国人之外,其他所有来🇯🇵定居的外国人肯定都是拿着护照入境的(🇯🇵的黑户很少,四面环海,想无护照走线进来很难)。因此🇯🇵政府会直接把外国人护照上面的“罗马字”印到“在留卡”上,作为在日外国人的身份证明和正式的名字。
可能有人注意到博客右上角菜单栏上有个“古诗”的选项,这是我从去年 8 月开始用 Hugo 搭建的古诗网站,是一个静态的日语站点。目前搭建完毕。
家里的一只“点读笔”被小棉袄砸坏了。于是买了一只会唱歌的小熊玩具。里面有一首歌叫做 Long Long Ago
相关文章:
日本学生从中学开始会学习“漢文”,就是中国的文言文,高考也会考。为了未雨绸缪,我就先尝试者自己了解一下。先从简单的古诗(绝句、律诗等)开始吧。
我们知道中国人在念古诗时,就是按照顺序从开头到结尾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至于意思懂不懂先别管,总之先背下来再说(小时候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很多人“背”的是汉字的读音排序,而不是诗的意思,书写时就闹出了很多笑话,比如把“他年我若为青帝”(黄巢《题菊花》)写成“他年我若为青地”,把“小荷才露尖尖角”(杨万里《小池》)写成“小河才露尖尖角”。
用日语念古诗虽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用汉字的音读),但是基本上没有人会这么念,因为这像是“小和尚念经”,就算会背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之前那篇文章用日语把不押韵的古诗变成押韵讲的就是音读,仅存在于理论研究中,现实中不会这么念。
在中日差异的汉字词这篇文章里面我零星地列了一些词。后来想到。现在 macOS 也早就内置中日词典了,能否把里面的数据提取出来呢?试了一下真的成功了。一共 581 个单词。
以前在学文言文时最常考的一个内容就是“古今异义”,可分为三类:
由于日语的大部分汉字词都是来自古代汉语,因此从日->中的角度来看也有这三种变化。
押韵的规则:在律诗的第2、4、6、8句(偶数句)句末,及绝句的第2、4句(偶数句)句末一字须押韵。第1句句末则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但是感觉押了更好听)
用现代汉语读很多古诗会不押韵,如果用方言读就有可能押韵。但问题是我老家的方言属于小众方言,资料太少,不一定每个汉字都有对应的读音,事实上很多字的读音自己也不知道。粤语有一些资料,但因为备受打压,讲的人也不多了。相反,日语资料就多了,对每个汉字的读音也有详细的注解。用日语核对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不押韵的诗变得押韵了。
以下举几个例子,左侧为汉语,红字(夜间模式的话是绿色)为不押韵的字,右侧为日语(假名+平文式罗马字)。注意这里把汉语中的iu韵母和ou韵母视为已押韵,例如“楼”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