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的素材来自于macOS/iOS地图国际版,在中国的朋友想要查看地图的话,需要进行一些操作、把地图切换到国际版
手机地图🗺️上有酒店标注时、旁边都会写上酒店的全名,比如这样:
该文的素材来自于macOS/iOS地图国际版,在中国的朋友想要查看地图的话,需要进行一些操作、把地图切换到国际版
手机地图🗺️上有酒店标注时、旁边都会写上酒店的全名,比如这样:
前言:大龄 DIY 申请日本语言学校。自从去年 8 月申请成功之后由于疫情原因日本不开放边境,无法办理签证,因此申请延期了三个月入学。去年 11 月开始日本局部开放边境,哪知到了月底由于 Omicron 变种病毒的原因,又关闭了边境。我从今年 1 月份开始边上网课边等入境。一直到今年 2 月中旬开始,日本各种媒体才放风宣布三月份可以入境。本以为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灾难降临了。
以前飞机上是不能开手机的,即使飞行模式也不行。所以想要靠窗拍高空俯视照只能用傻瓜相机。近几年,各国陆续解禁,允许在飞机上使用飞行模式。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美国是2013年10月开始解禁,欧盟是2013年12月,日本是2014年9月,中国实际应用是2018年1月。
飞行模式下手机仍然可以连接wifi,有些高档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务,但我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么在飞行模式且无wifi时,手机还能怎么玩?是不是只能离线看剧或者离线玩游戏呢?其实还有一个玩法:查飞机当前的位置。该原理在于:飞行模式的定义是关闭手机与 SIM 卡基站的连接,并没有关闭 GPS 连接。所以只要手机能够接收 GPS 信号就可以。当然机舱密闭环境下,GPS 信号可能没那么强,但也能凑合着用。
iOS 15采用了球形地图,避免了高纬放大效应,避免出现“格林兰岛比整个非洲还大”的尴尬现象。
国内那帮地图app厂商们,你们有没有尽快行动起来、追赶潮流,也用上球形地图呢?
走过师大宿舍楼下,抬头看见一棵大树,粗壮的枝干,硕大的树叶,枝叶间悬挂着两个球或三个球,很是眼熟。哦,这就是法国梧桐。孤零零就这一棵而已。
于是,我想起了南京的法国梧桐。
乘坐汽车去南京,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城,都会看到在高速公路的出口旁看到一排醒目的大红标语:
建设中国东部城市绿色中心
许多人会以为这又是哪个官员心血来潮想出来的口号。我知道其实不是。至今为止我去过14个城市,都在东部,没有一个城市比南京更绿,哪怕是看似位于青山碧水之间的黄山市。我想也许位于西南边陲的贵阳、昆明会有另一番绿意盎然的景象,但至少在东部,南京是当之无愧的绿色之王。
如果说武汉的地图是蓝色的,上海的地图是灰色的,那么南京的地图就是绿色的。
曾记得很小的时候,家乡县城也有好几条林荫大道,后来全部荡然无存了,说白了就是因为道路拓宽被砍掉了。所以每逢暑假我是相当不情愿回家的,一想起烈日下无处遮阳避暑,心里就害怕,宁愿呆在乡下还凉爽一些。后来来到南京,才发现消失已久的绿意又回来了。后来还知道了,那些能够撑起林荫大道的树,叫做“法国梧桐”,简称“法桐”,外行人直接叫它“梧桐树”也没关系。
很遗憾我经历过随处都能遇到林荫大道的,只有南京了。不知道其它城市的绿化率是怎么算出来的。草坪是遮不了太阳的,小小的树冠像馒头一样的那种XX树也是遮不了太阳的,更何况夏天中国大部分地方都是酷热难耐,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绿化率”只有张着大大双臂的法国梧桐,尽管这种树外表看起来很丑陋。
所以现在,我是很怀念南京的中山北路,北京西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城市的主干道呵!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中山北路了,虽然这个路名在其它城市中已经被重复了N次,可是如果你真的有幸去南京看一看,真的,这种感觉就不一样!从长江边的下关码头延伸到城市中心的鼓楼,四排高大魁梧、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整整蔓延了十多里。南京老城区的主干道相当狭窄,一般都只有4条车道,所以到盛夏,梧桐枝叶最茂密的时候,整条路都是晒不到太阳的。现在南京的部分16路和100路公交车还是双层的,中山北路也是它们的必经之地。每当车在路上挪动时,梧桐的枝叶就会与公交车的顶部摩擦,发出哧哧哧哧的声音,虽不悦耳,印象却很深刻。
南京不是幸运的,她经历了大屠杀,经历了文革,经历了砍树风波,又经历了地铁修建、马路拓宽……南京也是幸运的;大部分法国梧桐艰难地躲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劫难。他们张开伤痕累累的双臂,为南京市民撑起一把又一把连绵不断的遮阳伞。
法国梧桐的粗犷、豪放,与江南城市柔美、秀气的情调确实不怎么相称,唯独南京是个例外。梧桐映衬下的南京尽显其沧桑和博爱。梧桐粗厚的皮,是历史的积淀;梧桐展开的树枝,是博爱的胸怀。
如今每逢假期回家,南京仍是必经之地,只是夜色黯然,看不清梧桐的身影了。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回到南京,多呆上几天,深深体会一下文人笔下的绿色情调: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 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