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章内容从之前的《在日本的第四个月:步入正常生活》中剥离出来,因为网络用了快一年,值得单独拿出来说一说。
选择
我选择的是 OCN。理由是搬到 T 城之前,在 O 城住了两个月民宿期间,房间里预先放置的也是 OCN 网络,感觉还不错。于是就用它了。
好的密码要自己容易记且别人难破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编程随想博客在《如何防止黑客入侵[3]:如何构造安全的口令/密码》一文里面曾经提过密码分级以及一些技巧。我曾经也尝试过密码分级,难点在于如何定级不容易,随着使用的网站增多,每个级别的相同密码也越来越多,并不是好事。由于编程随想的文章是写于 2010 年,情况与现在有所不同了。现代的浏览器都提供了自动生成随机、高强度密码的功能,然后把密码保存在本地,下次登录时自动填充。以前我都无视了这个功能,直到最近才想起来去整理一下。我用 Safari 浏览器,以它为例记录一下体会。
编程随想被捕是最近在海外中文圈比较热门的话题,对此我也简单发表一些看法吧。可能有点乱
冰火两重天,墙外的各种自媒体整天抛头露面各种宣讲,视频和会员网站一齐上阵,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名气。墙内则要从编程随想那里取经,各种隐姓埋名,虚拟技术、身份隔离技术、软件硬件一齐上,恨不得能钻入像桃花源那样的异次元空间。很明显大家都清楚墙内外的危险级别不同。不过也有一些问题。比如:墙外反贼过度注重流量变现,以致于后面就变了味(毕竟跟着共产党赚钱比反共赚钱容易多了)。而墙内反贼如果完全隐居起来,那努力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3月1日(日本时间则是3月2日) chatGPT API 发布,从此不用每次都傻傻地打开那个聊天窗口一问一答,而是可以把 AI 服务更加无缝地结合在自己的电脑里。当然这不是永久免费使用的,只是给了每个新注册账户(必须要非中国的手机号认证!)18美元的免费额度,看样子好像是4月1日到期,不确定后面是否还有。
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鲁迅《阿Q正传》
既然已经被墙了,以后就可以写一些更加大胆的话了。
之前尝试申请过三次(2021年初、今年初和今年9月),均失败,给的理由五花八门,有时说“有重复账号”,有时说“内容不足”。这次是用一个新的google账号去申请,并且填的是日本的真实住址。大约过了五个工作日,收到邮件(10月29日)说审批通过了,心里美滋滋的。
微博是早就不玩了的,现在基本上就是粪坑聚集地了,推特有账号,但一般也只是看看几个海外自媒体的发言,偶尔自己发几句也几乎无人回应,所以意思不大。自从马斯克收购推特之后,网上就有一种“推特要倒闭”的传言,后来在某论坛看到长毛象这种去中心化的微博系统,就注册了一个玩,目前已经用了两周,感觉不错,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