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小学时,我学了等号一边有未知数,另一边没有未知数的方程,例如:
在初中一年级时,我学了等号两边都可能有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因为这种方程需要通过移项来解决。移项就要涉及正负号,而负数是到了初一才学的,所以先学负数再学一元一次方程。
在初中二年级时,我学了一元二次方程,例如:
因为这种方程需要通过开平方来解决。开平方就要涉及无理数(实数),而无理数(实数)是到了初二才学的,所以先学实数再学一元二次方程。
那么接下来该学一元三次方程了吧?比如:
高中数学?大学数学?然而奇怪的是,我的数学课止步于此,并没有在之后的任何数学课上学到过一元三次方程。原因呢🧐?今天就来水一篇。
准备知识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这个初中数学内容应该不难,家有鸡娃的估计还得亲自下场辅导呢!
同时还知道,如果 时,方程 就没有实数解,因为负数不能开平方。
韦达定理
这个初中数学内容也是不难的,但奇怪的是现在的数学教材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了,想当年这可是考试的重点😵💫
虚数和复数
在高中数学的最后一章(现在的教材好像往前挪了)突然说要对负数开平方,原因不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是为了好玩吗?😄大学数学也没有这个内容。
假设我当了国家主席后下令:虚数是不存在的东西,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编出来欺骗我们的。实数能解决一切问题, 就是没有意义的。这样子行不行呢?下面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不行的。
当然咱们的主席说在社会主义数学里,。所以如果我说 有意义,就是反动学术权威,就会被抓起来,那肯定是不敢说了。好在现在已经润了,就可以说说。
一个简单的一元三次方程
现在就以为例,先说答案,它有三个实数解,而且都是整数:(代入进去一下子就能验证)
下面假设伟大领袖下令:数学中只能出现实数,实数就是全部的数。
卡丹公式的应用
一元三次方程有求根公式,因为是意大利人 Cardano 发现的,所以又叫卡丹公式。公式写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们用具体的数字来代替字母,这样看起来比较舒服😌。
首先 x 一定是实数(因为伟大领袖说了,而且我们已经知道了答案 x = 1 或 4 或 -5,属于整数,是实数里面最根正苗红的那一派),肯定能写成两个实数( u 和 v )的和:
那么,方程就变成
而如果直接把展开,得:,也就是
并列起来看看吧:
一个大胆的假设
看了上面两个等式,感觉:确实很整齐而且漂亮,只是好像变复杂了(一个未知数 x 变成了两个未知数 u 和 v)。但是可以来个大胆的假设,如果 u 和 v 满足:
那么 u 和 v 就是解。
把等式 两边取立方,得到 ,即:
变身韦达定理
一下子能看出来上面这个式子就是韦达定理,u3 和 v3 是如下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
死路
可是问题来了,这个一元二次方程里:
所以 t 无解,因此 u3 和 v3 无解,因此 u 和 v 无解,因此 无解。可是我们已经知道了 x = 1 或 4 或 -5。 死路了?问题出在哪里?
强行给负数开平方试试
此时就需要有革命家来反驳主席:在式子中,就算 x 是一个实数(例如 1、4 或 -5),u 和 v 也有可能不是实数。一定存在着实数以外的数(虚数)。
下面我们强行给负数开平方,得到:
不要担心算错,验证一下,确实满足
一个数的立方根
既然知道了 u3 和 v3,那么自然就可以计算 了:
且慢!开头说了, x = 1 或 4 或 -5,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怎么现在出来个这么样的鬼东西?现在只得到一个 x 的解,而且还这么复杂。
再来个大胆的假设
我们不妨再来个大胆的假设:一个数开立方后不是只有一个解,而是有三个解。例如我们都知道,那么还有别的解吗?有的,另外两个解分别是和。同理,此处u和v各有三个解,分别是:
虚数消掉了
惊讶地发现,两个一相加,虚数消掉了:
所以现在开头的疑问已经解决了:
- 为什么要对负数开平方:负数不开平方的话,一元三次方程无法解,即使三个根全部都是实数。
- 为什么数学课里没有一元三次方程:因为需要对一个数开立方得到三个根,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借助一个选学内容(复数的三角形式),所以也没法学。
PS:本页的数学公式是用在线工具生成的MathML,再复制过来的。因此不需要用到非常笨重的 JS 库。非常适合我这种轻度用户。不过需要小心的是,这个工具在生成左大括号(也就是方程组的联立符号)时,用的是老版的<mfenced>:
<mfenced open="{" close="">
</mfenced>
这个元素只在 Safari 浏览器里面支持,其他都不支持。因此需要自己手动换成:
<mrow><mo>{</mo>
</mrow>
😀 不如瞪眼法,注意到…,所以… 😆
不求甚解的话,用牛顿迭代法算近似解更快
博主当心点,虽然你润了,但你真的打算永远不回天朝了吗 😎
窒息
我也寫了一篇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
https://ejsoon.win/cubic-equation/
不過還是你寫的更具觀賞性。
巧啊,連URL的標題都是一模一樣的
当时学这里的时候老师讲了一次,然后就一笔带过了,后期也没有再提(因为考试不考)。没想到多年后可以用这种方式再次温习一次,感谢老师,哈哈
你们老师不错,挺博学的。我们老师完全没有讲过。
韦达定理我上初中的时候也是选学。就是填空选择的时候可以用,计算题应用题的时候不能直接写。
1/3+1/5=2/8这不是前两天王局才套过的公式么,这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