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日本学生从中学开始会学习“漢文”,就是中国的文言文,高考也会考。为了未雨绸缪,我就先尝试者自己了解一下。先从简单的古诗(绝句、律诗等)开始吧。
音读(基本不用)
我们知道中国人在念古诗时,就是按照顺序从开头到结尾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至于意思懂不懂先别管,总之先背下来再说(小时候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很多人“背”的是汉字的读音排序,而不是诗的意思,书写时就闹出了很多笑话,比如把“他年我若为青帝”(黄巢《题菊花》)写成“他年我若为青地”,把“小荷才露尖尖角”(杨万里《小池》)写成“小河才露尖尖角”。
用日语念古诗虽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用汉字的音读),但是基本上没有人会这么念,因为这像是“小和尚念经”,就算会背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之前那篇文章用日语把不押韵的古诗变成押韵讲的就是音读,仅存在于理论研究中,现实中不会这么念。
训读的基本原则
训读的意思就是把汉字古诗(可以看成“源代码”)转换成相对接近现代日语的短句子(可以看成“编译”)。下面就以唐诗《春晓》(孟浩然)为例。
原文是这样:
春眠不覚暁, 処処聞啼鳥。 夜来風雨声, 花落知多少。
转换之后的句子是这样:
春眠 暁を覚えず、 処処 啼鳥を聞く。 夜来 風雨の声、 花落つること 知る多少。
训读的基本原则是:
- 原文中的汉字可以减少,但是不能增加。参见上面标红的汉字。第一句中的“不”字没有了。其他的19个汉字都在。
- 原文中的保留汉字不能更改。
- 要根据现代日语的总体规则,调整汉字的顺序(重要)。参见上面黄色高亮的汉字。
- 要根据现代日语的总体规则,加上适当的助词和词尾,都用假名写。
- 转换之后的句子中的词语都得是在日语(古代或现代)中存在的单词,不能生造单词。例如这首诗转换之后出现的词语有:春眠、暁、覚える、処処、啼鳥、聞く、夜来、風雨、声、花、落つる、知る、多少。这些词语在日语中全部存在,虽然有的比较罕见(例如「落つる」,现代日语一般用「落ちる」)
- 古诗的转写采用动词原型和否定式,一般不用过去式,也不用丁宁式(~ます之类的)或敬语。
《春晓》这首诗只有第一、二句需要调整汉字的顺序,第三、四句都不用调整,这在古诗里面很难得,所以我选了它作为入门。
日本一些儿童书籍上一般就会直接用这种训读之后的句子来代替原文(但竖着写),原文不显示。如右图所示。
不过需要注意:
- 这种“转写”之后的“诗句”并不是现代日语的翻译文。右图中最左侧那些特别长的句子,才是真正的翻译文。
- “转写”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不曲解原意就行。比如有人会在最后一句加上一个语气词ぞ。
- 可以加上空格帮忙断句。
訓点
上面提过,那种“转写”是给儿童读物用的。毕竟人家是五言绝句,20个字排得整整齐齐的,你这又是减字又是加假名,弄的乱七八糟的,不太好看。有没有直接看原文读诗的方法呢?还真有,而且这才是正规的表示方法(例如考试试卷、正式出版物、艺术品等)。这种方法叫做“訓点”。
“訓点”是指:不对原文做任何改动,而是在原文的汉字的周围加上所需的假名或标记,来展示转写的“规则”。下图就是《春晓》的“訓点”。
这种方法“训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 原文:用大号字体竖排书写,从右往左书写。汉字严格按照原文写,不更改。
- 字的读音(振り仮名):上图中的灰色字体。用平假名写,写在每个汉字的正右方。读音不是必需的,一般只对难读汉字和被删减的汉字进行标注。
- 送假名和额外添加的助词、虚词等:上图中的蓝色字体。用片假名写,而且要用旧仮名遣来写,写在每个汉字的右下方。送假名就是跟在动词后面的假名,比如上图中的「覚えず」、「聞く」、「落つる」、「知る」。额外添加的助词、虚词则有上图中的「暁を覚えず」、「啼鳥を聞く」、「風雨の声」、「落つること」等。送假名和额外的助词虚词很重要,正式的书面材料(考试试卷、正式出版物)里都会标注。
- 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知道现代日语中,假名「を」只能做助词使用,而助词只能用平假名书写,所以片假名「ヲ」应该是永远用不上的。在这里我们终于有机会用到了片假名「ヲ」。
- 关于旧仮名遣会导致书写和读音不一致的问题,这首诗里没有,以后遇到再说。
- 返点(返り点):最重要。上图中的红色字体。用特殊的汉字或记号书写,写在每个汉字的左下方。它是用来标注汉字的朗读顺序的。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有些书法作品(毛笔字)可以不写读音、送假名、助词、虚词,但还特意标上返点,足可见其重要程度。
右图是来自网络的一幅书法,注意第一句的“不”、“觉”两个字,和第二句的“闻”、“鸟”两个字,左下方标注了返点。
“返点”的阅读方法
返点体系复杂无比,借助我们熟悉的古诗来学习是最好的方法。《春晓》这首诗只有第1、2句有返点,3、4句没有(语序不变),相对比较容易入门。这么简单的诗也是比较罕见的。
单个字的返点(レ点,又称雁点)
出现在第1句的“不”和“觉”两个字上,记号是“レ”。因为最开始记号是“∨”,形状像大雁飞行的样子,所以叫“雁点”。规则是:先读レ后的字(加上助词和其他尾巴),再返回读レ前的字(加上助词和其他尾巴),例如:
AレB
读成BA
AレBレC
读成CBA
。ABレCDE
读成ACBDE
。(レ仅对调紧贴它的两个字,不影响其他字)
《春晓》的第1句出现了两个连续返点,不レ覚レ暁
,为AレBレC
型,所以读成CBA
,也就是「暁覚不」
,加上助词和其他尾巴(图中蓝色字体),「不」字改成它对应的假名ず、就是「暁を覚えず」。我们可以看到,仅用这几个记号,就已经组合出了一个规范的现代日语短语了。
词组的返点(一二三点)
出现在第2句的“闻”和“鸟”两个字上,记号是按照阅读的先后次序写汉字“一、二、三、……”,所以叫做“一二三点”,但实际上很少用“三”和以后的数字。上面提到的レ点是调换单个汉字的,而一二三点是用来调换词语或词组的。这里的规则稍微复杂一点,方法是:
- 如果句子开头没有任何标记,就从句子开头开始先按顺序读。
- 遇到了“二”标记,跳过这个字。按顺序读“一”和“二”之间的所有汉字(加上助词和其他尾巴),一直读完紧贴“一”标记的字为止。
- 再返回去读紧贴“二”的那个字。例如:
A二BC一D
读成BCAD
。ABC二DE一
读成ABDEC
。
我们可以看到《春晓》的第2句“処処聞二啼鳥一”就是ABC二DE
一,所以读成ABDEC
,就是“処処啼鳥聞”,加上助词和其他尾巴(图中蓝色字体),就是「処処 啼鳥を聞く」。我们可以看到,仅用这几个记号,也已经组合出了一个规范的现代日语短语了。
总结:《春晓》(孟浩然)的难点和有趣点
难点:
- 标题中的「暁」和正文第一句的「暁」读音不一样,标题中的「暁」因为是和“春”字一起组成的两字词语「春暁」,所以「暁」用音读(ぎょう)。正文中的「暁」是单个字,所以用训读「あかつき」。
- 注意:开头曾经提到,转换之后的词语都得是在日语(古代或现代)中存在的单词,不能生造单词。标题也不例外。「春暁」这个词语在日语里是存在的,所以可以原样读写、不转换。以后遇到有些诗的标题也是需要转换的。
- 第一句一下子出现两个连续レ点,初学者需要适应。另外还出现了省略汉字“不”的情况。
- 第四句出现了罕见动词「落つる」。
有趣点:四句里面后两句都不用返点,算是特简单、特罕见的例子。
你这整理的太细致了。
这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
???? 好複雜的樣子,轉寫會改變原意嗎?
不會改變,也不能改
昨天是不是有段时间博客不能访问了? ????
不太确定哦,我没有实时监控……
最近在背五十音,最大的收获就是你发的小学生的那首注音古诗我居然能读下来啦!哈哈哈哈。特此分享我的喜悦
厉害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