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因为这破疫情,整整两年多的持久战,现在才宣告一段落。
最终还是放弃入境香港了。
- 2019/1/8:材料寄出(顺丰快递)
- 2019/1/9:材料显示签收
- 2019/1/16: 收到入境事务处发送的电子邮件,获得档案编号
PS:拿到档案编号之后就可以在 https://www.gov.hk/tc/apps/immdes2extensionstayenquiry.htm 网上查询进度。但其实没啥信息,只会显示“处理中”,即使我获批了一年多,上面依旧没有变化。
十件大事:
(1)年初跳出了体制内,抛弃了京户。
(2)年后来到深圳,居住、工作、落户、领取人才补助、转移公积金,完整迁移
(3)切换了领域,从农口转到医口
(4)开设了空壳工作室,继续帮老东家做点咨询,每月多拿一笔小费
(5)花了4个月时间,通过了雅思考试,虽然有惊无险
(6)学会了烧菜
(7)通过了中级工程师认证(唯独遗憾的是申请副高时被人事小MM耽误了时间)
(8)新去了4个省区、8个城市,历年最多
(9)开始打繁体字,目前认得七八成了
(10)告别了D组织生活
明年三大愿望:
(1)领证
(2)搞定香港优才计划
(3)出国(非港澳)旅游一次
2月8日:从北京事业单位离职。人事告知:按照单位规定,离职者必须把户口和档案迁出,然后给了我户口卡、集体户口本首页(有效期3个月)和档案
2月26日:深圳入职(民营企业)。
3月15日:公司发了第一笔工资,交社保。
3月25日:社保系统里有记录,可以办理人才引进。填好了人才引进系统之后,问公司人事小MM:单位集体户能挂靠户口吗?人事小MM说:sorry,单位没有集体户口,我们都是挂在人才机构的,你也找个人才机构吧。
3月25-30日:跑了外企德科和对外劳动公司两个人事代理机构,被拒,被告知需要7个月社保,否则不给办。当时还和里面的办事员大哥大姐争执了一番。
现在互联网资源多了,有人居然制作了十几年前的高考卷pdf版
五年前的今天,浙江某县,不热,刚下过一场倾盆大雨,所以天气就不用愁了。
第一场是语文,心理素质不够强硬的人可能会被吓住:第1题就和以往的不一样了。
以往的第一题是给出四个选项,每个选项中列出4个词语的注音,选全部正确或有错误的一项。第二题也是给出四个选项,但每个选项中列出4个词语,也是选全部正确或有错误的一项。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是每个选项中给出了一句话,里面有注音,可能还有错别字,选择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一下子由“词”变“句”,还好我稳住了,没被它吓倒。
在所有科目中,语文算是最不稳定的,它的随机因素太强了。然而今天我再去回望这份试卷时,倒是感觉异常轻快:原因也很简单呵——年级大了,阅历丰富了,那些阅读文章里的中心思想、意义什么都自然而然都明白了。作文话题是“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一个来自语文教科书里面的题目,所以还算好写,比今天刚爆出来的什么“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要好写哦。 🙂
第二场是理科综合,这是唯一一场全国统一命题的,也是分值最高,考好了可以笑傲江湖的,考砸了可以拉垮全局的。
发下答题卡来,看看最后两道生物题,就知道情况不妙:以往生物题都是简单的填空题,大家都习惯把生物看作理综的最简单部分。所以,选择题按照生物-化学-物理排列,非选择题按照物理-化学-生物顺序做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但这次,最后两道生物题都不简单:一道是光合作用,一道是遗传育种,两道扬扬洒洒的实验设计大题,每题都留了好几十行空白,几乎就是两篇小作文。
有人说李四光生前曾预言中国将会发生大地震的四个地方:邢台、唐山、四川、临沂。且不说他是否真的“准确”地预测了这四个地点(其实是没那么精确的),但位于华东地区的郯庐断裂带真的已经开始揪住我们的心了,不仅仅是地质学家,我们普通老百姓也得时刻关注着。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危险”断裂带的存在,我还不知道“郯”这个字该怎么读呢!这个字读“tán”,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缩写。另外一个地方,“庐”,是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合肥市庐江县的简称。读过《孔雀东南飞》的人对于“庐江”这个地名一定不陌生。
1668年,即清朝康熙年间,郯城发生了8.5级特大地震,死亡5万余人。震感范围覆盖了整个中国东部。
此后,郯庐断裂带似乎进入了一个平静期。
1975年,位于该断裂带北延区的辽宁海城发生7.5级地震。而一向被认为最活跃的郯庐断裂带中段还在沉寂中……
400多年后,它会不会再次复活?
今天,这条断裂带周围已经形成了多个百万人口大都市,一旦大地“愤怒爆发”,徐州、合肥、南京、青岛乃至上海都未必能够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