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Japan, Life

1 岁小棉袄生病的日记

按自然发展规律,婴儿过了 6 个月之后,继承自母亲的抗体减弱,生病的机会就多了。而小棉袄在上托儿所,接触的人更多,自然生病的机会也更多。

截至目前她生病的规律大约是每月一次,每次 1 ~ 2 周。而且很有规律:

  • 第 1 天白天:出现轻微的感冒症状,例如流鼻涕或咳嗽。体温约为 37 ℃。
  • 第 1 天晚上:体温会升到接近 40 ℃ 甚至 41 ℃ ,需要使用退烧药降温。
  • 第 2 ~ 5 天:退烧药的药效有效期度过之后,体温一直会达 38 ℃ 以上。
  • 第 6 天:退烧,体温降回 37 ℃ 以下,但是咳嗽会增多增强、喘气。
  • 第 7 ~ 12 天:咳嗽逐渐减弱,痊愈。

发烧阶段

该阶段大约 5 天,比较难熬。因为发烧通常伴随着头疼,难以入睡,也吃不下东西,吃药也很困难。

好在医生会开“座剂”的退烧药。这种药从肛门塞入,大肠吸收,避免了喂药的麻烦。用药大约 1 个小时后生效,药效持续时间最短 4 个小时,最长约 10 个小时。说明书上写着 1 天最多用 3 次,但有时我们也用 4 次。

为了加快恢复,该阶段基本上都抱着让她睡觉。药效生效后几个小时内她会比较有精神,起来玩一会儿。但很快又会把她哄睡。

退烧阶段

五天之后退烧,但咳嗽会猛增,也比较痛苦。医生一般开以下两种药。第一种是左图的“贴药”,贴在胸前即可,经皮肤吸收。主要是止咳。可惜效果比较慢。第二种是右图的糖浆,成分由药店根据医生处方调配。

小棉袄比较怕喝糖浆,开头几天都不愿意喝,都是爸妈用吸管强行灌进去的。过了三天就愿意喝了。估计是恐惧心理在作怪。

在医院做检查

医生主要是经典的听诊以及目视喉咙、鼻腔。有时候也会咨询监护人的意见是否测流感和 COVID 抗原,大约 10 分钟出结果。除此之外一般不会做别的检查,毕竟小诊所没那么多仪器,而且检查多了孩子也痛苦。

抗生素

视病情发展医生也会开抗生素处方,但只能开 3 日分量,后续也不能再追加。抗生素不能做成糖浆,只能做成药粉。不过尝了一下,也是甜的。

总结起来小儿科的特点是:不做生化检查,每次用药都是大同小异,更不会给小孩打针输液。主要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复过来。非常佛系的做法。

Comments (19) on "1 岁小棉袄生病的日记"

  1. Microsoft Edge 122.0.0.0 Android 10

    国内发烧去医院基本都是要输液,我家妞宝就是,孩子太小有时候怎么说呢,就想着赶紧退烧,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1. Safari 17.5 Mac OS X  10.15.7

      输液太痛苦了。图中的那个退烧药(座药)效果还是很快很明显的。

  2. Google Chrome 124.0.0.0 Windows 10 x64 Edition

    我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得了百日咳,那没日没夜的,感觉有一段时间天天往医院跑去打针

  3. Google Chrome 107.0.0.0 Android 6.0.1

    聞日本人是很抗拒吃藥的,尤其是抗生素。發燒基本要靠掛冰袋,防止腦子燒壞😳 。只要腦子沒燒壞,你就難受到自己好為止吧。所以日本人的免疫力都很強(?)。

    我很讚同日本人的做法,並且我個人親自證實了,發燒就躺床,敷毛巾到額頭,一般一日就好。感冒咳嗽,也不吃任何藥,過一兩週好。

  4. Google Chrome 118.0.0.0 Windows 10 x64 Edition

    婴幼儿别靠什么抵抗力了,那么小哪来的抵抗力,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千万别大意。

    而且有时候小孩发热是正常的现象,稍微大点可以尝试物理降温,额头、腋窝、大腿内测散热,超过38.5再考虑用药。

    1. Safari 17.5 Mac OS X  10.15.7

      在日本不会给小孩打针或输液,开的口服药也不是抗生素或病毒特效药,只是缓解症状的药,所以说是靠抵抗力熬过去的

    1. Safari 17.5 Mac OS X  10.15.7

      美林就是布洛芬。图中的退烧药(アンヒバ,本名是Acetaminophen)与美林(布洛芬)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几乎不具备抗炎作用。在正常服用剂量下,其对血液凝固、肾脏或胎儿动脉导管收缩的影响较小。没有兴奋、嗜睡等副作用,也没有药物依赖、耐受性或戒断症状。(维基百科翻译过来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