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 2017 年底在 Bioinformatics 期刊装逼失败以来由于去了公司工作,五年没投过论文了。
现在到了大学,而且是第一次在国外大学 Postdoc,必须好好努力以得到 boss 赏识。自从上次一鼓作气七天之内开发完一个数据库后,整理数据、写论文初稿,等待共同作者意见整理,终于在年末投稿。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这个期刊 IF 在 8~16 之间波动,十年前在博士期间课题组也投稿过多次,无一命中。这次能否迎来好运呢?
自从 2017 年底在 Bioinformatics 期刊装逼失败以来由于去了公司工作,五年没投过论文了。
现在到了大学,而且是第一次在国外大学 Postdoc,必须好好努力以得到 boss 赏识。自从上次一鼓作气七天之内开发完一个数据库后,整理数据、写论文初稿,等待共同作者意见整理,终于在年末投稿。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这个期刊 IF 在 8~16 之间波动,十年前在博士期间课题组也投稿过多次,无一命中。这次能否迎来好运呢?
我想自夸一下:这是一个很棒的单页app:一个特异性引物设计工具 PrimerServer
不想花心思找 Biology Direct 的审稿人,决定转投 BMC Bioinformatics:
这是自己一次比较疯狂的举动,写了一个不到100行的Perl程序,本来只给自己使用的,后来发现运行速度比已有的工具快,于是就考虑写个中文文章。再后来感觉不如写个英文的短文。于是,选了Biology Direct的Application Note。
不想找审稿人了,放弃吧,转投 BMC Bioinformatics
据上次投稿已有四年之久,这次终于投了一篇完全属于自己设计、实施、撰写的稿子。💪
附:所有的状态列表
该文章被列入了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in 2021。
经过长达四个月的修炼,第二篇文章 Mechanisms of Intron Loss and Gain in the 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终于完成并投稿了。滑稽的是,第一篇文章(去年六月份投稿的)到现在还没有着落。
在迄今为止做的十八个课题中,这个课题的前世今生最具波折:
从上次投稿以后,等了一个月零五天,找到了两个审稿人,再加一个人就功德圆满了。结果还是没能找到这位大救星,于是结果就比较惨了……
本来嘛,如果没有任何审稿意见,那就直接转投+等待就 OK 了。不过这次返回了一个人的 comment 。语气比较平和,问题指出一堆。两个 major issues 直刺要害(而且基本上没有修改的余地,要是真存在这种 issue,文章估计要放弃了)。明天周一,等老师定夺吧。
记得7月份第一次被拒时心里有点忿忿不平,现在被拒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